欢迎访问汽车百科网

国外为什么说驱车不说开车?怕开车到底是什么原因

频道:汽车知识 日期: 浏览:1253

大家好,关于国外为什么说驱车不说开车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怕开车到底是什么原因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为何有人说买全新奥迪A6L不如买宝马5系和奔驰E

首先A6这一代外观比上一代年轻,但好不好看,每个人看法不一,个人觉得没有上一代稳重大气,一些特别牛逼的装备都是在高配上,像矩阵大灯什么都,低配就是低配,有点不厚道,新款取消了老款2.5V6车型,估计是为了排放,重点四驱从全时四驱变为分时四驱,这就有点不厚道了吧,买奥迪不上四驱,那还不如不买。内饰全变为屏幕,不适合盲操作,必须要眼睛盯着操作,开车时不方便。

5系,每一次改款,外观和内饰改变,但骨子里的像动力,变速箱,操控都延续下来,而且这一代在继承宝马运动优良传统的同时更加注重舒适,内饰简单精致,基本没有减配,低配和高配主要是动力差异,这一点很厚道,看大街上销量就知道。

奔驰E级,内饰肯定是最豪华的,价格也很豪华,新款上市竟然装个1.5T的,还卖那么贵,E200、E260同级别在价格上,动力上完全没的优势,就是一个牌子货,没点经济实力的你养不起它。

所以说在目前为止40万左右BBA最值得下手的就是530后驱版。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说法,原因就是在很多朋友的心中,奥迪的品牌度还是不如宝马与奔驰,所以同级别车型选择奥迪,就让这些朋友不解、疑惑,认为同样的级别为什么不选择奔驰、宝马,而为什么选择品牌度低的奥迪?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些人的偏见罢了,实际上奥迪的品牌度并不比奔驰、宝马低。。。

其次就是奥迪的前驱布局较多,系数那些豪华品牌大多数是以后驱为主流,所以奥迪纵多的前驱入门版本车型就使得它降了几分格调,但实际上奥迪的纵置前驱与传统的横置前驱完全不是一回事,如果拿驱动形式来做文章,那么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就BBA而言,鄙人觉得奥迪、宝马的品质现在都很好,奔驰现在却有些越来越不良心的感觉,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对照下同级别BBA的底盘,其实通过用料往往能看出主机厂的态度。。。

奥迪的底蕴、品牌价值并不比奔驰、宝马低,只不过它的发展历程太过心酸

奥迪同样是个百年品牌,始创于1909年,而宝马则是在1916年创立的,所以说奥迪的历史要比宝马更长当年的奥迪(汽车联盟)所打造的豪华轿车定位要高于奔驰、宝马,所以说那个时代的奥迪是无比辉煌的;只不过转折出现在了二战结束后,苏联强行把奥迪在萨克森的汽车工厂全部拆除、并没收大量设备,这样一来奥迪(汽车联盟)从此一蹶不振,之后的几十年几乎游离在主流豪牌之外,换句话说在之后的很多年,奥迪都是有名无实的存在。。。

严重受创的奥迪先是被奔驰收购,而奔驰在几年后自身也陷入了危机,所以也顾不得照顾奥迪了,而失去支援的奥迪几乎陷入了绝境,而在这很危急的时刻,大众将奥迪收购,奥迪算是躲过了破产的结局;上世纪70年代的奥迪处境无比心酸,曾经打造豪车的品牌,如今却沦落到给大众打造紧凑车型的地步,而同时期的奔驰、宝马已经开始打造 7系、S级了,差距也正是从这个时代产生的,后来就不必多说什么了,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奥迪依赖大众的平台打造的奥迪100、奥迪80成功进入咱们中国市场完成了复苏;所以奥迪的底蕴、品牌度丝毫不比奔驰、宝马差,只不过奔驰、宝马发展的几乎很顺,没遇到过致命的危机;而奥迪则像是一个出身高贵,却因为际遇举家被迁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的落魄贵族;偏见也正是由于奥迪在那个时代的一段落寞期所导致的!

奥迪的纵置前驱已经很接近后驱了

奥迪的纵置发动机布局实际上是为打造四驱而准备的,只不过四驱的价格贵、门槛高,并不适合大多数消费者,所以一些入门版本车型才阉割掉了四驱版本,如上图所示奥迪纵置发动机、纵置变速箱,这些与后驱车完全是无任何差别的;奥迪的这种纵置布局只要将中差取消掉,直接将动力传递到后轴就可以了,这对于奥迪来说是很容易的(对于我们自主车企都很容易),实际上造一辆优秀的后驱车比横置发动机的前驱车要容易。

所以奥迪不造后驱车仅仅是因为难以割舍掉它的QuaTTto,这就是奥迪的灵魂,因为若是想用托森做中差,就必须得保证纵置发动机的布局,所以奥迪才弄出来一个很匪夷所思的纵置前驱,实际上理想的方案是纵置四驱,只不过为了拉低门槛价格,才将一些车型进行阉割而产生了所谓的纵置前驱;所以不要以奥迪没有后驱车而去贬低它,只不过奥迪的理念是全部产品皆四驱,只不过这个理念不太符合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如果奥迪的全部车系都是纵置四驱,估计也就没人会怀疑它的技术实力了,不过能承受起的用户就少了。。。

总而言之认为奥迪A6L不如奔驰E、宝马5系只是一种偏见,鄙人相信真正开奔驰E、宝马5系的朋友不会看不起A6L,因为咱们老百姓赚钱买好车也挺不容易的,经历过心酸、苦楚自然会懂得敬畏,天天都挺忙的、哪有功夫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啊?只有那些非BBA车主才会没事研究谁高、谁低这类的无聊问题,鄙人曾听一位华晨厂的德国人说过,在德国人眼中BBA同档次,只不过奔驰主打豪华质感,而奥迪与宝马都主打年轻、运动(鄙人想纠正人家奥迪是主打科技的,后来盘算一下貌似人家才是专业的)。。。

买车,自己高兴就好。。。就像取老婆一样,自己喜欢就好!!!

一线的大品牌BBA,他们各自细分市场的佼佼者,各自的产品力的话都是很强的,都是各自国产化中,级别最高的产品。宝马的5系和奔驰的E级,他们都已经上市有一段时间了,而全新一代的A6,刚刚上市不久。

先说奔驰的E级,奔驰的E级的话,换代是相当的成功的,他出色的设计赢得了一大批粉丝,不管是年轻的消费者还是岁数见长的中年消费者都对他这个设计很有好感。

不得不承认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长得好就是受欢迎。而且销量也证明了他的这种设计是非常的出色的,不过这台车的话他的发动机的话有一点老和国外的发动机是有差别的。

国内的北奔是用的m274的发动机,国外的是m264的发动机,还有就是前不久北奔的E级发生了断减震器,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就等同于断轴而且种种迹象可以看出来北京的国产奔驰跟国外是有质量差别的。

再来说宝马的5系,他用的那台2.0的b48发动机是沈阳产的,他跟国际上的进口宝马用的是一台发动机,也就是说沈阳产的这台发动机是提供给国外的进口宝马,所以说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们是没有区别的。

变速箱他们都用的是进口的采埃孚8AT变速箱。因为这发动机的造价昂贵,所以就造就了只有一些高端的品牌才用的上这台变速箱,然后这些厂商中宝马的调校是相当出色的。对这一代的5系即使设计上不是那么出色,但是卖的也相当的好。

再来说说全新一代的奥迪a6,他整个设计的话跟上一代又充满科技感,全系标配的几个大屏,也是让新一代的a6逼格满满。从它的销量上来看,它的换代也挺成功的。

它的发动机的话是前些年的沃德十佳,他的变速箱就,值得让人吐槽一下了,他更高级别的a8用的是at的变速箱。那么同样是奥迪的明星车型,为什么奥迪a6用不上稳定性,可靠性,舒适性更高的at变速箱的。

要知道双离合变速箱虽说在大众家已经是很普及,很不错的变速箱了,但是整体的平顺性以及应对各种路况的适应性还是不如传统的AT变速箱,双离合变速箱最大的优点就是说他好快的时候,他的优势发挥得比较大,但如果他遇见堵车的路况的话那就很头疼了。

总的来说奔驰豪华偏舒适,宝马运动,奥迪科技适中。但是从目前市场的反馈和可靠性来说宝马的5系还是更值得入手的。但是如果从变速箱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来说,确实是新的a6不如宝马的武器和E级。

CMC车友会,悦之心、悦之行,交友、自驾、摄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国汽车俱乐部旗下组织!欢迎加入CMC车友会大家庭!

在BBA车型中,尤其是中大型豪华车阵营中,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奔驰E级绝对占有主导地位。奥迪A6L的更新换代速度,明显落后于奔驰E级和宝马5系。而且奔驰E级这次的换代又如此成功,所以目前A6L想从E级手中拿走一块蛋糕,显然非常困难。目前从价格来看,买A6L确实不如买E级性价比高。

首先,在很多人眼中,奔驰的定位要比奥迪高半级,换句话说,大家觉得开辆E级出门要比开A6L更有面子。毕竟奔驰在国人心中的影响力,以及品牌之外所带来的附加值都要好于奥迪和宝马。从价格来看,E级的起步价要比A6L贵一些。奥迪A6L的厂商指导价为:40.28-69.48万元,奔驰E级的厂商指导价为:43.58-62.98万元。

以两者2.0T版本的主销车型来看,A6L似乎除了价格稍微便宜点之外,其他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奥迪虽然把最新的内饰设计语言放在了新款A6L上,但是整体的豪华感和科技感,依然没有E级给力!说实话,我觉这一代E级的内饰造型,绝对是它能在同级别车型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法宝。男女通吃,老少皆宜!

岩哥的观点:很多人对奔驰E级最多的评价都是:内饰真漂亮!真豪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选择E级的消费者,基本都转投宝马5系的怀抱了,很少有人看完E级再去考虑A6L。所以我也觉得,在价位差不多的情况下,奔驰E要比奥迪A6L性价比更高。想买A6L的老铁们,可以先等等,估计过了这个热乎劲儿,会迎来大幅优惠!

我是岩哥,如果您有关于汽车方面的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记得关注和点赞!

BBA中奥迪A6L是否级别最低-参考驱动系统和四驱即可

所谓的德系三强应该如何排名?

这两个排位对于商务人士而言应当偏向第一个,对于公务人士而言更偏向第二个。

原因很简单,曾经的公务用车是以大众和奥迪为主,A6/8基本算是最高标准的公车了;撇开车辆的真实水平不谈,车辆的“人设”直接决定了品牌定位的高低。所以奥迪的品牌影响力一度超过奔驰宝马,但是这种影响力已经消失了;原因在于公务用车自2017年开始不再允许采购外国品牌(涵盖合资)的新车,车辆均与高端品牌红旗汽车,和其他自主品牌为唯一选项。

至此奥迪的排位自然会降低,而且其他曾经主攻这块市场的合资品牌都会下滑;那么在BBA老牌三强中的排位自然要以实力排名,作为与大众汽车一脉同源的奥迪,它的排名显然应该最低。

按照综合排名:

1:DSG系列的奥迪汽车没有理想的换挡平顺表现,七速变速器的级别也确实不够高;发动机机以EA888-2.0T的高低功率版本为主,水平也是不够理想的;虽说3.0T-A6的水平也还是不错的,然而变速器和驱动系统的特点决定了品质还是不够高。

同时第三代的发动机虽然解决了烧机油的问题,然而渗机油、漏防冻液、异响等问题在欧美亚太三大市场都有高频率的出现,综合排名显然要垫底。

2:宝马汽车能排名第二就算不错,首先该品牌的高功率2.0T发动机都烧机油,不论是因为气门油封老化还是因气缸磨损,烧机油的程度都相当的夸张。同时采埃孚的8AT纵置变速器在换挡顿挫方面问题也比较突出,实际体验和真实评价都不怎样;而且这台变速器不论用于宝马、捷豹还是菲克,漏油也是通病。

好在宝马后驱车的驾驶品质还是不错的,同样作为运动型车的驾驶感受要比奥迪更有意思,所以排名才能高一些。

3:奔驰汽车的品控水平也没有比宝马好哪去,发动机烧机油、变速器漏机油的问题也时常出现;但好在整体质量水平要理想一些,可选项也要比宝马丰富一些,至于内饰的豪华程度也有明显优势,这也算是个卖点吧。

德系三强的真实水平都不怎样,之所以能成功主要还是因为大众奥迪两大品牌早期打下的基础,也就是整个德系车其实都沾了大众汽车的光。不过论实力还是奔驰领先一些,毕竟如果不是戴姆勒奔驰曾经给奥迪四冲程的发动机,这个品牌估计早就消失了吧。

奥迪汽车的核心优势与缺点

奥迪汽车的卖点真没有什么,撇开特殊的品牌人设之后,技术亮点也就剩下了托森式差速器;这种差速器的特点是能够往前后桥智能调整分动比例,滚阻小(摩擦力弱)的车轮获得的动力少,反之则获得动力多——普通差速器正好相反,这会造成滚阻小的车轮因动力过强而容易打滑,车辆的操控极限会明显降低。

所以奥迪用了这种美国企业发明的差速器,实现的是车辆的操控水平一度有实力对标北美车企;价值奥迪品牌海外的定位并不高,价格优势带来了市场的认可。

重点:新款的A4/6L、Q5等车,差速器降级为多片式离合器限滑差速器,至此不再有智能分动的功能,同时还变成了“适时四驱”。日常代步通勤为前轮驱动,前轮打滑实现四轮驱动。但是同样采用纵置四驱的竞品,用相同的限滑差速器的轿车多为全时四驱,即使也是分时四驱,最起码两驱模式还是后轮驱动。

至此奥迪汽车失去了唯一的卖点,操控品质大幅下降。

两驱车虽然也采用了纵置发动机的布局,但却是前置前驱;前轮驱动的轿车的驾驶感受不如后驱,这不是依靠悬架能补偿的缺点。所以两驱的奥迪轿车就像是“大号迈腾帕萨特”,这样的轿车怎么能定位高端呢?

这就是奥迪汽车的排名会最低的原因,未来的奥迪会更加艰难,不过奔驰宝马、丰田雷车、本田讴歌等等品牌也都够呛了;这些定位够高、品质够低、品牌溢价极高的车,在品牌价值逐渐缩水后哪还有什么竞争力可言。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不懂车的人会这样说,因为他们只听过几百年前的广告语,实际上,论性能,质量,一定是A6,宝马只剩后驱,所谓驾驶乐趣,现已不复存在,漏油奔只剩内饰哄人,你聪明点,多问一下人,试驾一下!

很有意思的是,一般真正拥有这三款车的人好像都是完全凭自己的喜好买的,因为这个问题我专门找几个车主聊了聊,以下算是实录吧:

车主A:开奔驰E300,家里还有一辆路虎和一辆歌诗图。他说买奔驰就是觉得样子好看,并没有觉得奥迪宝马有啥不好。

车主B:开奥迪A6 55TFSI,家里还有一辆mini。当时我们都觉得他疯了,可他也说买奥迪就是看中样子了,买55是因为同价位6缸的BBA数奥迪全面,他觉得奔驰很漂亮,宝马就完全没考虑过。

车主C:开奥迪A6 45TFSI,家里还有个电动车。他选奥迪是因为便宜,其实这哥们不差钱,但还是觉得奥迪的优惠力度要大,同时他当时完全没考虑过奔驰,而是直接和宝马去比的。

车主D:开宝马540,家里还有一辆mini和一辆电动车。他选宝马竟然也是因为便宜,他最初的预想是上A8,后来A8没有现车,退而求其次想要A6 55,万万没想到也没现货,然后转身去了宝马,刚好有一辆540,优惠还很大,就没咋考虑拿下了,可这哥们还心心念念的想着A8。

还有几个大体思路都差不多,他们不会觉得买了这个就瞧不起那个,只是单纯的觉得:行!就他吧!

另外多说一句,我问过的人真的,真的一个都没有考虑过要买雷车或英菲或讴歌的,最多说一句,雷克萨斯还挺好看的,但是也完全没有动过要买的念头。

奥迪最近新车型缺乏竞争力,A6例外,可以买,宝马变化太小,奔驰造型流畅但缺乏力量感

什么别人说呀大部分人说呀,其实都是提问题者自己说,以此充当水军!A6即便换代慢,但销量一直在BBA中C级车的领头羊!其实,购车人才真正知道哪种车的优劣,毕竟他用的是人民币而不是键盘!

听说后驱车不能拖车为什么

后驱车型是后轮作为驱动轮,它负责整个车辆的驱动工作,而前轮只负责转向任务。虽然前置后驱中间有根传动轴,但单独转动前轮时,对驱动轮还是不会带来什么影响的。所以在拖车时,无论是前驱车还是后驱车,只要注意将驱动轮抬起,保持从动轮着地,那都是可以被拖走的。

只有四驱车在遭遇拖车时需要注意一下方式方法,最好是将四个车轮都同时离地后再拖走,特别是全时四驱车型更是如此。

由于四驱车的四个车轮在拖车时都可能会成为驱动轮,当有车轮保持着地状态时,发生旋转的车轮会让前后轮之间的传动轴也跟着旋转。此时被抬起的车轮和与地面接触的车轮之间,必然就会产生较大的转速差,这对四驱车的中央差速器来说会有致命的伤害。

如果中央差速器是多片式限滑差速器的话,它可以通过多片离合产生摩擦的方式来承受一段时间,但拖行距离过长依旧会因摩擦生热后,产生的温度过高而导致差速器损坏。

如果你的车是机械式托森差速器,那此时差速器里迅速咬合的齿轮就会与未产生旋转的另一端之间,产生很大的剪力,这就可能会导致托森差速器因齿轮损坏而直接报废。

综上所述,无论车主开的是后驱车还是四驱车,这也不能将此作为自己违章乱停的借口和理由。如果你有改不掉的违章乱停恶习,那最好在停车后将档位摘至空档,这样即使在拖后驱车时驱动轮着地,也可以将变速箱受到的损伤降到最低。如果你是四驱车,那违停后最好解除你的四驱模式,挂空档。如果四驱模式是全时四驱车的话,那被拖后就你认命吧!

后驱车可以被拖车,只要不挂挡,空挡拖车便可。

拖车有不同的方法:牵引拖车(用绳子),托举拖车(举起车子的前或者后轮),平板拖车(将车子全部搞到拖车的平板上去),因此这个问题不能以前驱后驱、自动手动来下定论,各个厂家对于自己的车有专门的拖车方法.

1、手动挡的车子(不含四驱),无论前驱后驱,只要将挡位置于空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就可以使用任意方式拖车了;

2、自动挡的车子(不含四驱),无论前驱后驱,只要将挡位置于空挡,也可以用任意方式拖车了,但注意驱动轮转动时,车速不得高于80公里每小时,一次拖车里程不得超过80公里,驱动轮不转动时,则无此限制,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动变速箱不被损坏;

3、四驱车则要注意了,可以解除四驱的,则可以在驱动轮不转动的情况下拖车,解除不了的(例如全时四驱、实时四驱),则只能使用平板拖车,或者不得已,拆下传动轴,进行托举拖车。

前驱车能漂移吗

前驱车一样能够漂移,只是难度要比后驱车大很多。

汽车最早就是后驱的,货车仍然是后驱,它不代表先进和高级。 80年代,轿车纷纷从后驱到前驱,是一大进步。从前的轿车为什么不用前驱呢?前驱车,最大的优点是降低了底盘,从而加大了空间,使空间容易布置。

其次的优点是提高了舒适性。当遇到一个障碍物的时候,比如一块砖、一个小石头,一根管子,前驱动轮很容易越过去,后轮也容易拖过去,而不发生减速,后驱的车,前轮没有驱动力,就会起到“刹车”效果,瞬间的降速,就使得汽车速度的平稳性被破坏,坐车的人会“前仰后合”。

此外,它还节省了原材料,省了传动轴等等,这样就节省了成本,可以使汽车便宜下一截。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驱动轮一定要在承重桥,轿车主要是发动机等等金属疙瘩重。

因此一般情况下,前桥是主要承重桥,除非后座上坐一个特大胖子。承重桥应该是驱动桥,其中道理不必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前驱车

霍金为什么说不能回到过去

霍金称时光机理论上可行警告不要回到过去

转载:新浪科技作者:孝文编辑:Ruskin 2010-05-05 11:59:03 [投递]

北京时间5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继警告人类勿主动与外星人接触以后,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又抛出一个惊人言论。在一篇探讨如何建造“时间机器”的文章中,霍金详细分析了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规律实现“时间旅行”的伟大梦想。尽管这一概念看起来有些荒诞,但他仍认为人类终有一天会实现这一梦想。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虫洞是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预测的连接时空中两个不同地点的假想“隧道”或捷径,上面的三维图轮廓集中呈现了这一点:负能量将时间和空间拖入一条隧道入口,并在另一个宇宙出现。虫洞至今仍是一种假设,因为从没有人见过,但在一些电影中被描述成时间旅行的通道,比如《星际奇兵》(1994年)和《时光大盗》(1981年),前者将虫洞描述成宇宙之间有门的隧道,后者则是天体图中展现了虫洞的位置

寻找穿越第四维的通道

大家好,我是斯蒂芬-霍金,是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及梦想家,尽管身体不能活动,只能通过电脑与大家交流,但从内心中我是自由的,自由地探索宇宙,思考以下重大问题:时间旅行是否可行?能否打开一个回到过去的通道,或找到通向未来的捷径?我们最终能否利用自然规律成为掌控时间的主人?

在科学界,时间旅行一度被认为是歪理学说。过去因为担心有人会把怪人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我对这个问题常常避而不谈。但现在,我不再那么谨小慎微了。事实上,我更像是建造了巨石阵的那些人。我对时间痴迷已久,如果有一台时间机器,我会去拜访风华正茂的玛丽莲-梦露,或是造访将望远镜转向宇宙的伽利略。或许,我还会走到宇宙的尽头,破解整个宇宙湮灭之谜。

为了让这一切从虚幻变成现实,我们应以物理学家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时间——即第四维。这个问题没有听上去那么晦涩难懂。每个好学的孩子都知道,任何物体都以三维形式存在,包括坐在轮椅上的我。一切物体都有宽度、高度和长度。此外,还有一种长度——时间的长度。例如,虽然一个人可能活了80岁,但巨石阵的石头却数千年屹立不倒。太阳系的运行将持续数十亿年。

一切物体都有时间以及空间的长度。时间旅行意味着我们要经过第四维。要想搞明白这一点,我们可以想象正在从事一种日常活动,比如开车。开车沿直线行驶,是在一维中旅行。向左转或是向右转,则是二维旅行。驱车上下山路意味着又多增加了高度,所以是在三维空间内。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时间旅行?怎样才能发现穿越第四维的通道呢?

无处不在的“虫洞”

让我们暂时从科幻电影中寻找答案吧。在此类电影中,通常会有一台巨大而高能耗的时间机器,这台机器产生通往第四维的通道——“时光隧道”。时光旅行者——勇敢但可能有些鲁莽的人,做好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准备,然后走进时光隧道,来到一个他们想要到达的时间里。这一概念可能有些牵强,事实可能与之存在着天壤之别,但该想法本身不是那么的疯狂。

物理学家们也在思考时光隧道,但我们的角度不同。我们想搞清过去或未来的通道是否存在于自然规律中?事实证明,我们认为确实是这样的。而且,我们还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虫洞。其实,虫洞无处不在,只是因为太小,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虫洞非常小,存在于时空的隐蔽处和缝隙里。你或许认为这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请耐心听我继续解释吧。

任何物质都不是平整无暇和实心的,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上面都存在小孔和裂缝,这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原理,同样适用于时间。即便是像台球一样的东西,上面也有裂缝、褶皱或空洞。现在容易说明这种情况也存在于第一个三维中。相信我,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第四维。时间也存在许多微小的裂缝、褶皱和空洞。在最小的刻度下——比分子甚至原子都小,我们来到一个称为量子泡沫(quantum foam)的地方,这是虫洞存在之处。

时空中的微小隧道或捷径不停地在这个量子世界中形成、消失和重新形成。它们可以连接两个隔离的空间以及两个不同的时间。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这种时光隧道非常狭小,即使发现了它们,我们也不能从这个缝隙穿过——可这正是“虫洞时间机器”概念的前进方向。部分科学家认为,或许有一天捕捉到一个虫洞,将它放大数万亿倍,令其足够的大,能让人甚至飞船进入。

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的能量和先进的技术,将来或许甚至能在太空中建造一个巨型虫洞。我并不是说一定可以做到,但如果真的有这种装置,那么确实很了不起。一端在地球的附近,另一端则在遥远的星球附近。从理论上讲,虫洞或时光隧道不仅仅能把我们带到别的星球。如果两端在同一个地方,且由时间而非距离分离,在遥远的过去,飞船就能在地球附近自由出入。或许恐龙会看到飞船登陆的场景。

“疯狂科学家”悖论

如今,我意识到以四维方式思考并不容易,虫洞是一个令你绞尽脑汁的概念。我一直想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揭示人类通过虫洞的时间旅行是否可行,或是现在,或是未来,我喜欢简单的实验和成功后的香槟酒。所以,我将自己最喜欢的两件事情结合起来,探讨时间旅行是否可行。让我们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我参加一个为未来旅行者举办的欢迎宴会。

由于出现意外,我没有让别人知道,直至欢迎宴会结束以后。我写好了邀请函,注明了准确的时间和空间坐标。我希望它能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存在数千年。或许,未来一天有人会发现邀请函上的信息,利用虫洞时间机器回到我的宴会,证明时间旅行将来是可行的。

与此同时,时间旅行贵宾应该随时会降临,五个或一个。但就在我说话的工夫,仍没有人到来,真是惭愧。我希望至少未来的“环球小姐”能踏进这扇门。这项实验为何不奏效?一个原因可能是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称之为悖论,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探讨悖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最著名的悖论通常被称为“祖父悖论”。

我有一个新的简化版本——“疯狂科学家”悖论。我不喜欢一些电影中科学家被描述成疯狂的群体,但在这种情况下,确实如此。这个家伙决心建立一个悖论,即便付出生命代价在所不惜。可以想见,他是在建造虫洞——仅需一分钟就来到过去的时光隧道。通过虫洞,这位科学家可以看到他一分钟以前的自我。

如果这位科学家利用虫洞向以前的自我开枪,会发生什么事情?他现在已经一命呜呼。那又是谁开的枪呢?这便是一个悖论,听上去毫无意义。但这却是那种让宇宙学家做噩梦的状况。这种时间机器会违反整个宇宙所遵循的基本规则。我认为一切皆有可能。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就没有任何办法阻止整个宇宙陷入混乱。所以,我认为有些事情总会发生以阻止这种悖论。

探索通向未来的“钥匙”

在某种程度上,这或许是科学家永远不会发现他面临向自己开枪境地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遗憾地告诉大家,虫洞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最后,我认为像这样的虫洞不能存在,原因就是反馈。如果你有到摇滚演唱会现场观看演出的经历,你可能会辨别出这种尖利的噪音。这就是反馈,引起反馈的原因很简单。声音进入麦克风,通过电线传播,经由扩音器令声音放大,在一个环状物内绕来绕去,每次令声音比上一次更大。如果没人阻止,反馈能够破坏音响系统。

虫洞也会遇到这种问题,只不过声音换成了辐射。一旦虫洞变大,大自然的辐射物会进入,最终形成一个环路。反馈变得如此强劲,最终摧毁虫洞。虽然微型虫洞确实存在,也有可能在某一天不断膨胀,但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久,所以不能当作时间机器使用。这是没人能及时回到我晚会的真正原因。任何通过虫洞和其他方式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或许都是不可能的,否则,悖论就会出现。

因此,遗憾的是,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应该永远不会上演。对于寻找恐龙的人来说,这会令他们大失所望,但对于历史学家而言,他们可以彻底解脱了。故事到此并未结束。这并没有使所有的时间旅行不可行。我确实对时间旅行深信不疑,对通向未来的时间旅行更是如此。时间就像河流,我们每一个人仿佛被时光的流动无情地卷走,只不过时光是另一种形式的河流——以不同速度、在不同地点流动,这是通向未来的“钥匙”。

一百多年前,爱因斯坦最早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世上应该存在让时间慢下来的地方,以及让时间加速的地方。他绝对是正确的,证据恰恰就在我们的头顶。这便是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一个卫星网络正在地球周围轨道运行,它们使得卫星导航成为可能,同时还表明时间在太空的运行速度快于在地球上。每一艘太空飞船内部都是一台运行精确的钟表。虽然如此精确,但每天仍会快十亿分之一秒左右。

卫星导航系统必须为此做出矫正,否则,微小的差异就会扰乱整个系统,令地球上所有的全球定位系统每天都会出现大约6英里(约合9.7公里)的误差。你可以想象由此造成的后果。钟表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走得快是因为时间在太空比在地球运行快。造成这种非同寻常影响的原因是地球的质量。爱因斯坦发现,物质会减缓时间运行速度,就像是河的下游一样。物体越重,对时间的阻力越大。这种惊人的事实为通向未来的时间旅行开启了大门。

引力无穷的超大质量黑洞

恰恰在银河系中心,距离地球2.6万光年远的地方,拥有银河系中最重的天体——一个质量相当于四百万个太阳的超大质量黑洞,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它被压缩为一个点。距离这个超大质量黑洞越近,遭遇的引力就越强。一旦距离其过近,连光线都无法逃脱,会被吞噬。这样的超大质量黑洞对时间具有显著的影响,令其减缓的速度远远超过银河系中的任何物体。这使得它是台“天生的时间机器”。

我喜欢想象宇宙飞船如何能充分利用这种现象。如果某个航天机构正在控制从地球发射的探测器,他们会发现绕轨道运行一圈的时间为16分钟。对于飞船上的勇敢者来说,靠近这个超大质量物体,时间就会慢下来。在这里,引力影响远比地球引力极端。机组人员的时间将会减慢一半。对于原本每圈要耗费的16分钟,他们其实仅经历了8分钟。

想象一下,当飞船及机组人员绕这个黑洞运行五年时,别的地方已经过去了十年。当他们回到家乡,地球上的人比他们老了五岁。所以,超大质量黑洞就是一台时间机器,当然,这还不是非常的实用。超大质量黑洞之所以比虫洞更有优势,是因为不会激发悖论。此外,它不会因反馈走上自我毁灭之路。

然而,通向未来之旅并非一路坦途。地球距离未来世界漫长无边,让我们距离未来非常遥远。幸运的是,我们还有另一种时间旅行方式,这也是我们建造货真价实的时间机器最后、也是最大的希望。旅行速度必须超级快,甚至比避免被吸进黑洞所需要的速度还快。这是因另一个涉及宇宙的奇怪事实所致。宇宙中存在着速度限制,即每秒钟18.6万英里(约合30万公里),亦称光速。

任何物体不能超越这一速度。这也是科学界最成熟的理论原则之一。无论是否相信,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旅行可以将你送达未来世界。要想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具有科幻色彩的交通系统——一条遍布地球周围的轨道,为超高速火车准备的轨道。我们将利用这列想象出来的火车,尽可能地接近于光速,看它如何变成一台时间机器。列车上的乘客购买了通向未来的单程车票。火车开始加速,越来越快,不久开始绕地球一圈圈运行。

如何突破速度限制

达到光速意味着绕地球运行速度要飞快,比如每秒钟绕7圈。不过,无论这列火车的动力有多强劲,它永远也无法到达光速,因为物理学原理令其做不到这一点。假设它接近光速,距离这一终极速度还有一点距离。现在非同寻常的事情发生了。列车上的时间相对于地球开始减缓,就如同靠近超大质量黑洞一样,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列车上一切物体的活动都变慢。这是为了保护速度限制,原因并不难理解。

想象一个孩子跑向迎面而来的火车。他前冲的速度增加至列车的速度上,所以,他难道不能在意外中突破速度限制吗?答案是否定的。自然规律会令列车上的时间减缓,使得这一幕永远不会发生。这个孩子跑得再快,也不能打破速度限制。时间总是会减慢,足以“保护”速度限制。这一事实源于耗费多年踏上未来之路的可能性。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2050年1月1日,一列火车离开车站,绕地球轨道一圈又一圈,直至100年以后,最终在2150年新年夜停下来。此时,乘客们在世上的时间也只剩下一周,因为身在火车上,时间过得非常慢。当他们离开火车,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于车上环境的世界。在一周内,他们已经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前进了100年。

当然,建造一列能达到这种速度的超高速火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我们已经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建造了这样的装置。大型强子对撞机位于瑞士和法国交界地下100米深处一条总长16英里(约合25.75公里)的环形隧道内,一旦开足马力,这台对撞机能在瞬间从零加速至每小时6万英里(约合每小时9.7万公里)。

令动力和粒子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直至它们能以每秒1.1万圈的速度绕隧道运行,这时,速度将接近于光速。但是,就像是上面描述的那列火车一样,它们永远无法到达这一终极速度,最快只能达到光速的99.99%。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进行时间旅行是不切合实际的。由于一种称为兀介子的“短命”粒子,使我们了解了这一点。通常情况下,兀介子会在250亿分之一秒内分解。当它们被加速至接近光速时,寿命是以前的30倍。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

情况的确就那么简单,如果我们想踏上未来之旅,那么速度必须快。我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是进入太空。在人类历史上,速度最快的载人飞船“阿波罗”10号,速度为每小时2.5万英里(约合每小时4万公里),但要实现在时间中旅行,我们的速度必须是“阿波罗”10号速度的2000倍。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应该先制造一个巨大的飞船,里面可以装载着巨量燃料,令其加速至接近于光速,在全负荷动力运行下,实现这一目标仍需要六年时间。

由于飞船如此的庞大和沉重,最初的加速度相对平缓。随着时间的推移,飞船速度非常快,不久即覆盖广大区域。一年以后,我们到达了系外行星。两年后,它的速度将达到光速的一半,距离太阳系越来越遥远,再过两年它可能会已经达到光速的90%。在发射四年后,飞船距离地球30万亿英里(约合4.8万亿公里)远,这意味着飞船将开始时间旅行,届时,它的速度接近于光速,在船上呆一天,相当于在地球上呆两天。

再经过另外两年全负荷动力飞行,飞船将到达其最高速度——相当于光速的99%。在这一速度下,在船上呆一天,那就意味着在地球上度过一年的时间。飞船确实“飞进”了未来。时间变慢还有另一个优势,从理论上讲,这意味着我们一生当中可以跨越无尽的距离。探索银河系边缘之旅将耗费80年的时间。

然而,未来之旅真正惊奇之处在于,揭示整个宇宙有多么的奇特。在宇宙中,不同的地点,时间运行的速度不同;微小的虫洞存在于我们周围每一个角落;最终,我们将利用掌握的物理学知识,成为穿越第四维的真正宇宙旅行者。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本文知识相关的文章:

一汽奔腾b70新款(奔腾b70尊享和畅享区别)

东风标致307二手车价格,08年的黑色标致307二手车值多

凌志570报价?凌志雷克萨斯570价格

阿斯顿马丁越野车报价(落地价)

x6越野改装,越野改装车

关键词:时间奔驰速度